35岁金融人的中年危机
年龄歧视也许是投资银行界最易被忽视的一种歧视,不过在中国,这种歧视更加明显。招聘广告上经常能看到“年龄不超过35岁”这样的条件。
这背后的潜台词是,一旦你过了35岁,单从体力上来说,投行的超长工作时间决定了你已无法和刚刚迈出校门的年轻人竞争。如果到此时你还没有升到类似MD这样的领导职位,也许就该考虑离开这一行了。
更糟的是,如果你是中国人,却在一家西方银行里工作,要想晋升到ED以上,难度确实不小(视具体机构而定)。
当然了,这不是说就没有中国人做到MD了,但根据我们采访的几位人到中年的中国银行家,玻璃天花板依然存在,在通往MD的道路上,总会有各式各样的障碍。如果到了45岁,你还在西方银行里工作,职业生涯却陷入停滞,那么也许应该开始寻找其它出路了。
1
可望而(几乎)不可及的MD
有位“年仅”42岁的投行家,目前的级别是ED,工作地点是北京。他表示还是希望有朝一日能升到MD,主要是他所在的银行员工结构近年有很大改变。“现在银行里基本都是中国大陆人了,包括很多部门的头,”他说。
但他也承认,现在年纪确实大了。“级别越高,担的责任越重,”他说,“但与此同时,我的精力已经有点跟不上了,有时候很容易就觉得累。”
这种累不仅仅是体力上的,承担的责任越重,心理压力也越大。“工作量很大,总担心出事,怕担不住,”他说。
年岁渐长,还要不要在投行里混?在中国,这可能取决于你所在的具体部门。顾问型的工作对体力要求确实很高,但经验丰富的银行家还是很受欢迎。但在市场部门里,人到中年所带来的挑战就会更大一些。
一位今年46岁的中国银行家,在做了20多年机构销售工作后,去年从一家澳大利亚银行的衍生品销售职位上离开。“你知道销售工作一直有指标,是有压力的,”他说,“我干了20多年,自然就没激情了。”
除了指标压力外,办公室政治也会让人心烦意乱。“职位越高,各种尔虞我诈就越多,要做、要说更多违心的事,我不喜欢,”他承认。
另一位也已过了45岁、已经辞职“下海”的银行家则表示,在外资银行里,他见过了太多的起起伏伏。在离职前,他在北京一家大型英国银行负责汇率策略销售,职位上已做到ED,但短期内看不到晋升MD的可能。与此同时,由于产品创新性滞后,他的客户源开始遇到挑战,压力也逐渐增大。“我可以接着做下去,”他回忆说,“但个人价值感就会差很多。”
2
离开后的新生活
在投行的好日子里混过,一个显而易见的好处就是真要离开的话,经济上不会有太大压力。那位46岁的银行家就半开玩笑地说:“我算了算,吃利息还能养家糊口,就退了。”
而且,即便离开投行,也不意味着就彻底离开了这个行业。在投行中学到的知识、增长的经验,都可以运用到未来的事业发展中。
一位投行家离开后,开始和朋友合伙,自己做些证券、外汇投资和资产管理;另一位则与朋友合伙创业,做起了咨询和培训生意。
鉴于新的挑战只是刚刚开始,所以现在暂时看不到太遥远的未来。那位创业银行家看到竞争对手“块头都很大”,就整日担心自己是否有足够的竞争力。他还回忆起当初决定离开银行时跟太太做工作的情景,毕竟他离开银行的话,家里会缺少一份相对稳定的高工资收入。
“我得跟我太太谈话,希望能取得她的支持,”他回忆说,“最主要的是想告诉她,未来的生活有可能不会象以前那么滋润。”
3
职场危机:年龄大了跳不起
“虽然才30岁,却已经是‘鸭梨山大’的夹心层,感觉真累。”前不久,在外企工作的何兵在博客里感慨,自己上有老、下有小,工作、生活都有压力,“感觉提前进入了中年”。
何兵今年刚刚30岁,两年前结婚,去年添了宝宝,父母从外地来汉,与何兵夫妇住在一起,帮助照顾宝宝。何兵月工资8000多元,妻子生孩子后请了长假,每月只拿几百元的基本工资。两人每月要还房贷3000多元,宝宝花费至少1000多元,剩下的只够生活。何兵想跳槽,换一份工资更高的工作,可一看招聘条件,大部分单位都只要30岁以内的员工,不由心生感慨。
上个月的一天,何兵晚上加班回家,却发现家里气氛不对:妻子在房里睡觉,母亲在客房抹泪。一问,原来是因为带宝宝观念不合,产生了婆媳矛盾。何兵连忙哄好母亲,又去哄妻子,正在此时,宝宝又吐了一地……面对“残局”,何兵十分烦躁,恨不得转身回单位加班。他在博客中称,30岁应风华正茂,自己为何却像个中年人一样,压力重重、只能忍受?
如今,像何兵这样有“30岁危机”的白领正越来越多。除了在职场上要承受激烈的竞争外,还面临经济、生活、人际关系等多方面压力,令“80后”们感到不堪重负。
这只是生活在二线城市的一个普通白领,如果生活北上广,压力更大。
十年前,企业到人才市场招聘,大多要求应聘者35岁以内。而现在,这个标准提高到30岁以内。这令不少白领提前感受到压力。
“前些年,业内不少单位还招聘30岁至35岁的员工,但工作没几年,这些人就迫切希望得到晋升,能在40岁前到达理想的职位。一旦要求不能满足,就会选择跳槽、辞职。所以,现在业内都倾向于招聘30岁以内的年轻人,认为这些人思维活跃,对晋升的需求不那么迫切,更乐于积攒工作经验。”一位网络公司人力资源经理分析。
他说,30岁以内的年轻人还有个优势,他们精力旺盛,大多数没结婚,或者结婚但没孩子,能接受经常加班、出差的生活。
于是,刚刚年过三十的白领们陷入了一个尴尬的境地:生活压力增大,跳槽机会减少。他们只能更加敬业地对待本职工作,否则若被单位裁员,美好生活将被瓦解。
4
经济危机:开销太多,用不起
30岁左右的白领,正是买房、成家的关口。近几年,北京四环/上海中环以内的房价都5万元以上,买套80平米左右的二居室,也要几百万,动辄就需每月还贷10000元以上。国内很多二线城市的房价都已破万元,一套房子至少也要百万。若要买车,开销更大,每月养车费用也得1000多元。作为混职场的年轻人,应酬必不可少,和客户、朋友出去吃个饭,唱个歌,打个球,几百元又没了。
结婚后,被视作完全成人,走亲戚、拜年都得另算一家,购买礼品。此外,还得赡养双方父母,每月探望时买点小礼品,也要不少开销。这样算来,一般白领家庭,想维持普通生活水准,也不是容易的事。
5
人际危机:家庭复杂,伤不起
“为减少家务劳动带来的矛盾,宁愿自己少花点钱,也要出钱请保姆。可老人总对保姆看不惯,认为事情都没做到位,半年换了3个了。每来一个新保姆,还要先花半个月时间适应,花钱都买不到轻松。”白领俞梦说,20多岁时还觉得自己是孩子,可一到30岁、成了家,就开始面对各种家庭关系,不得不学会打圆场,当一个成熟、圆滑的大人。
30岁左右的白领大多已步入婚姻殿堂,不可避免地将面临婆媳、翁婿等矛盾,而处在轴心的小夫妻,如不将这些关系打理妥当,营造理想环境,很可能因为家庭关系处理不到位,影响工作状态,更影响到生活的方方面面。
6
解除危机,出路在哪里?
尽管感到危机重重,但日子还得过下去,还要越过越好。怎样赶走不良状态,增加抗风险能力?不妨试试以下几招:
休假。当对工作、生活中出现的矛盾无法调节时,不妨申请休个年假,带上TA或独自出行,将自己暂时抽离出去,全身心享受旅游的快乐。休完假后,大脑经过休息,重新恢复活力,也许能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,提供新的动力。
多与朋友谈心。将烦恼倾诉出来,可为心灵减压。朋友们也许能提供更多思路和办法呢。
写博客。多写些生活中快乐、有价值的事情,强调生活中愉快的一面,可让心态更积极。
充电。健身可为身体充电,令人精力旺盛;抽空参加职业培训,可为职业生涯充电,加强职业技能,获得更多的机会。
降低期望值。40岁以前一定要进入管理层?压力这么大,不如降低期望值,做好手头的工作,在本职岗位上令人无可取代。能够幸福生活,就是最大的成功!
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考虑:
一是寻找经济收入的被动阀。主动收入与被动收入的平衡问题是长久以来最值得关注的问题,你的工资收入算是一种主动收入,但是现代社会光有工资收入是远远不够的,需要有更多的被动收入,举例来说,你可以通过发展自己的爱好寻找新的收入增长点,也可以通过投资寻找到未来的现金流。由于投资的手法很多,瀚哥在这里就不再赘述,主要举个小例子,比如说你除了本身自住的房子之外,又投资了一套住房,那么这套房子完全可以出租,来实现新的收入来源,甚至可以成为共享经济的载体民宿,拥有更高的收益。
二是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。一个人在入职之初就不该自己仅仅盯着自己一亩三分地的工作,而是在做好自己工作的同时找准方向深挖,保持对产业发展、变化的敏锐洞察力,从而不断地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。当然,如果之前没做其实也无所谓,因为知识的更新速度虽然很快,但是现在获取知识的渠道却是非常之多,无论是语音、视频资料丰富,甚至不行各类培训也是数不胜数,只要愿意在一定的时间内实现知识结构的全面更新,甚至把知识结构进化成为一种不断学习的持续学习结构都是不难的。
三是不断扩张自己的人脉网络。虽然很多人一直觉得有一种有效社交的瓶颈,即所谓的150人瓶颈,但是瀚哥认为,这个瓶颈仅仅是深度社交瓶颈,但是实际上很多的机会并不是在深度社交中产生的,大家想想自己平时交往的人往往都是和自己的背景、身份、地位相接近的人,所以深度社交对于你的发展帮助并不大,只要你保持一个不断扩展的社交圈,和愿意交朋友的心态,那种浅度社交也能够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,因为只有完全不同结构的人之间的碰撞才有可能带来全新的收获。
中年危机其实并不可怕,可怕的是你有没有应对危机的心态,心理问题只要调整了心态,所有的东西都有解决的办法。
END
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
羊了个羊疯狂上头了,清华保送第二关也难,崩溃者甚至举报其违法犯罪……
李易峰之后是王嘉尔、王一博……?塌房后翻红的明星像哪类创业者!
刘强东登顶!培养出更多京东的阿里被反超!附2022民营企业500强全名单
好书推荐: